时间的特写:民国电影理论译文选续编
作者:田亦洲 主编
出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4.12
定价:78.00 元
ISBN-13:9787507856767
ISBN-10:7507856763 
去豆瓣看看    电影的艺术特性 
  普特符金/著 黄子布/译 
  时间的“特写”(1933) 
  井伊亚夫/著 云雀/译 
  电影艺术样式论(1935)
  饭岛正/著 金光洲/译述 
  电影本质论(1936)
  爱森斯坦/著 贺孟斧/译 
  苏联电影二十年(1940) 
  内容与形式 
  佐佐木能理男/著 侯枫/译述 
  电影艺术的形式与内容(1934)
  作者不详 天始/译 
  题材与形式(1934) 
  保罗•罗查/著 许幸之/译 
  画面构成论(1935) 
  梦与精神分析 
  谷崎润一郎 佐藤春夫/著 田汉/译述 
  银色的梦(1927)
  泣泽宴/著 杨骚/译
  美国电影的精神分析学(1933)
  保罗•罗萨/著 贺光/译 
  电影的心理学(1935)
  真实与现实主义
  作者不详 天始/译述 
  左拉与电影(1933) 
  普特符金/著 思白/译 
  演员形象之现实主义(1935)
  来岛雪夫/著 石君/译 
  谈电影与现实主义(1936)
  电影技巧与蒙太奇
  泰莫斯谷/著 徐公美/译 
  电影艺术与编辑(1933) 
  爱森斯坦/著 梁成/译 
  电影形态论(1935)
  坡尔•罗扎/著 高明/译 
  电影脚本构成论(1935)
  莱芒•司白涕斯乌特/著 麒麟/译 
  电影技巧的综合(1936)  
  有声电影与对位法 
  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亚历山德罗夫/著 洪深/译 
  有声电影之前途(1928) 
  作者不详  思白/译 
  声片表现问题(1934)
  哈巴脱•里特/著 思白/译 
  对位法上的实验(1935)
  佐佐木能理男/著 犁者/译 
  声片理论的美学基础(1935)
  电影与戏剧 
  归山教正/著 徐卓呆/译述 
  影片剧的要素(1924) 
  爱森斯坦/著 章泯/译 
  从戏剧到电影(1936)
  电影与文学 中原冷二/著 桐华/译 
  电影与文学(1937)
  藏田国正/著 琪/译 
  电影剧本在文学上的地位(1937) 
  电影与音乐
  瓦尔特•莱/著 司徒慧敏/译 
  音乐界与电影(1935)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著 贺绿汀/译 
  苏联电影中的音乐(1940) 
  电影与美术 
  温都尔夫/著 施汶/译 
  电影的美术装置(1934)
  A. 谢治滨/著 梁成/译 
  美术家和电影的关系(1936) 
  电影与电视 
  哈罗德•B.富兰克林/著 包时/译 
  睹影闻声与有声电影(1934)
  贝弗利•达德利/著 罗无念/节译  
  电视向电影挑战(1942) 
  外国电影 
  哈里•艾伦•波塔姆金/著 辛予/译 
  苏联的电影(1932) 
  作者不详 天始/译 
  法国影业前途之展望(1933)
  路易斯•切尔蒙特/著 桂泉/译 
  现代德国电影概观(1933)
  石卷良夫/著 巫次君/译述 
  美国电影制作的机构(1934)
  村山知义/著 张宽/译 
  日本电影的制作机构(1939)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影 
  华罗琛/著 卢/译 
  中国近代影戏进步情形(1931) 
  岩崎昶/著 司徒慧敏/译 
  一个日本电影理论家论中国电影(1935)
  乔治•莫拉德/著 两仪/译
  外人眼中的中国电影(1935) 
  圆谷弘/著 徐公美/节译 
  中国戏剧电影论(1936) 
  编后记
  大都会文献翻译小组
  丛书主编李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欧盟大学委员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 为艺术理论、图像哲学和电影史,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莱昂内 西部片中的手势——电影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等。 本书主编田亦洲电影学博士,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中英高 等教育人文联盟学者,伦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中 外电影理论与翻译史,编有《电影摄影术与眼泪——民国电影理论译文选》一 书 。
  本书是《电影摄影术与眼泪:民国电影理论译文选》的续编,精选出民国时期在国内电影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理论译文40篇,作者包括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谢尔盖•爱森斯坦、谢苗•铁木辛哥、保罗•罗萨、雷蒙德•斯波蒂斯伍德、归山教正、岩崎昶、佐佐木能理男等。本书在保留选文原本的翻译方式与风格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勘校、考证、编注等工作,补充了原文出处与所据译本,完善了作者、译者的信息,添加了各类专有名词的注解,基本实现了对这一时期外国电影理论在中国的译介状况的全景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