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道教审美文化研究(精)/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
作者:李裴 著
出版:巴蜀书社 2013.1
丛书: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
页数:230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53101651
ISBN-10:7553101656
去豆瓣看看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丛书总序
序
绪论:隋唐五代道教审美文化概观
第一节 道教的发展及其与儒、释两家的融合
第二节 道教的兴盛及其对中国美学的深刻影响
一、道教“生—美”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二、道教“道—美”观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第三节 隋唐五代道教审美文化的总体特点
一、道教文学艺术
二、道教音乐艺术
三、道教书画艺术
四、道教建筑与环境艺术
五、道教服饰艺术
第一章 隋唐五代道教诗歌的审美意蕴
第一节 情景交融:道教山水诗中的艺术化人生
一、真实世界中的自然山水
二、想象世界中的仙人居处
三、道教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第二节 谈理畅玄:道教论说性诗歌中的美学主张
一、“物外烟霞为伴侣”:劝世神仙的美学人格
二、诗贵“清真”:道教诗人的美学主张
三、“道”与“俗”:道诗中的伦理美学追求
第三节 女冠诗歌的美学情怀
一、“百年齐旦暮”:悲凉的生命意识
二、“风光独自游”:道禅合一的审美情趣
三、“道启真心觉渐清”:修炼中的审美愉悦
第二章 隋唐五代道教小说的审美意蕴
第一节 寓言之美:《玄真子》
一、“逍遥”与“无待”:审美时空观
二、“玄”与“真”:道性之美
三、拥抱自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第二节 唐传奇中的道教审美因子
一、亦真亦幻的审美时空
二、亦道亦侠的审美人格
第三节 仙话的审美追求——以《续仙传》为例
一、“用显真仙”:美学目标论
二、“孝养宿庆”:神仙伦理美学
三、“仙道多途”:世俗化审美趣味
第三章 隋唐五代道教音乐与审美
第一节 “以艺化人”:道教音乐的美育功能
一、音乐艺术与宗教的同源性
二、“用乐之术大”:道教音乐的美育功能
三、“乐饵非久”:道教对音乐审美的根本认识
第二节 “不能者听”:虚静的审美心态
第三节 “音声调和”:道教音乐的形式之美
第四章 隋唐五代道教书画艺术与审美
第一节 隋唐五代道教书法艺术与审美
一、“思与神会,同乎自然”:道教书法艺术的核心追求
二、“大巧若拙”:道教书法艺术技巧论
三、天书云篆: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第二节 隋唐五代道教绘画艺术与审美
一、“合自然、见造化”的审美标准
二、“生—美”与“善—美”的美学追求
三、以“画”教人与以“道”化人的美育思想
第五章 隋唐五代道教建筑、环境与审美
第一节 道教地理志与成仙理想
一、隋唐五代主要的道教地理志
二、与“自然”相亲的修炼环境
三、道教对于自然环境的审美判断
第二节 道教环境审美中的宗教神秘主义内涵
一、修道环境的选择要素
二、道教对隐秘之美的推崇
第三节 道教建筑与审美
一、道教建筑的主要种类及其审美内涵
二、安处之道
第四节 道教环境思想的现代美学价值
第六章 隋唐五代道教服饰美学思想与审美文化
第一节 唐代道士张万福的法服审美论
一、法服与道教伦理美学观
二、“暂假衣服,随机设教”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唐玄宗的服饰审美理论
一、“自然者,妙本之性”:道教美学审美标准
二、“当则所服皆美”:服饰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李裴,女,1975年生,重庆人。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省政府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奖一等奖1项。
道教审美文化是道教研究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有益补充。本书对道教审美文化在隋唐五代的发展作了深入研究,从隋唐五代的道教诗歌、小说、音乐、书画、建筑、服饰等六个部分展开,详细勾勒了隋唐五代道教审美文化的重要特点,展示其基本风貌。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