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斯:六朝史上的“地方”

本书以六朝史上的“地方”为研究对象,由三个部分组成——“环境、景观与居地”“政区、地志与地方”以及“人群、编户与家族”,综合使用传世文献、石刻资料、出土材料和散见的佚文,探讨长时段和区域差异视角下制度对“地方”的形塑、地方人群和制度的互动,并围绕“地方”的不同面向,考察与地域社会史相关的社会群体的身份表达和地方认同等核心议题。本书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聚焦“地方”,在地方历史的脉络中观察国家制度及其运行、大小政治事件的发生和消亡。本书还考察地名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梳理六朝地记文本的产生、编纂和地方行政制度间的关系,就编户对边缘人群汉化、进入行政系统中的作用,家族的成长和地方势力的营建,人群的身份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综合使用石刻、墓砖铭文和相关考古资料,呈现了中古地方社会丰富多元的图景,凸显零散史料在汉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研究六朝时期栖居于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群的居地、身份和阶层等情况
《水经注 渐江水注》呈现的山川世界,反映出六朝南方民众对周遭环境的感知,造就了迥异于中原的地方景观与生计方式;对“濑”“滩”等地名演变的分析,揭示了地名、自然环境和人群流动之间的紧密关系,探索南北地域间文化接触与融合的过程……
*聚焦不同地域的人群,发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人物,观察他们生存、生活的一些面向
从居地、葬地、交通道路、编户和租赋等角度入手,考察南方地区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边缘人群的生存实态,呈现斯叟夷、汉人错落杂居的地方景观,闽地人群侨旧混杂的社会面貌以及荆南家族与流域相结合的土地开发方式……
…………
*研究六朝时期栖居于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群的居地、身份和阶层等情况
《水经注 渐江水注》呈现的山川世界,反映出六朝南方民众对周遭环境的感知,造就了迥异于中原的地方景观与生计方式;对“濑”“滩”等地名演变的分析,揭示了地名、自然环境和人群流动之间的紧密关系,探索南北地域间文化接触与融合的过程……
*聚焦不同地域的人群,发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人物,观察他们生存、生活的一些面向
从居地、葬地、交通道路、编户和租赋等角度入手,考察南方地区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边缘人群的生存实态,呈现斯叟夷、汉人错落杂居的地方景观,闽地人群侨旧混杂的社会面貌以及荆南家族与流域相结合的土地开发方式……
…………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