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肿瘤诊疗
作者:李燕菊,李弋,江波,杨春蕊,齐春胜,孟慧鹏 著; 李燕菊,李弋,江波,杨春蕊,齐春胜,孟慧鹏 编
出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24.9
定价:128.00 元
ISBN-13:9787543345379
ISBN-10:7543345374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概论
一、 医学人工智能
二、 智能肿癌
三、 智能肿瘤学的机退 与挑战
第2章 人工智能算法简介
一、 监督学习
二、 无监督学习
三、 强化学习
四、 人工神经网络
五、 深度学习
六、 迁移学习
第3章 智能肿瘤影像诊断
一、 医学影像
二、 智能影像分析
三、 智能肿瘤影像诊断研究概述
第4章 智能肿瘤病理诊断
一、 病理诊断
二、 智能病理
三、 智能肿瘤病理诊断一一以前列腺癌为例
四、 智能病理影像学分析
第5章 智能肿瘤分子分型
一、 肿瘤病理影像与分子分型联系的理论基础
二、 智能分析预测分子分型
三、 智能病理预测分子分型
四、 智能影像预测分子分型
第6章 智能肿瘤临床评估
一、 肿瘤评估
二、 肿瘤远处转移预测
三、 淋巴结转移预测
四、 肿瘤治疗方案选择
五、 肿瘤复发预测
六、 患者生存期预测
第7章 智能肿癌放射治疗
一、 肿癌放射治疗概述
二、 智能肿瘤放射治疗轮廓勾画
三、 智能肿瘤放射治疗设计
四、 智能肿瘤放射治疗的实施
五、 智能肿瘤放射治疗的评估
第8章 智能肿瘤化学治疗
一、 肿瘤化学治疗概述
二、 精准化学治疗
三、 智能肿瘤化学治疗疗效预测
第9章 智能肿瘤免疫治疗
一、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二、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三、 智能肿瘤免疫治疗预测 •
第 10章 智能肿瘤靶向治疗
一、 肿瘤靶向治疗概述
二、 肿瘤驱动基因
三、 智能肿瘤靶向治疗预测
第10章 智能药物设计
一、 智能药物研发概述
二、 药物靶点预测
三、 药物毒性预测
四、 药物代谢
索引
李燕菊,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认证专家,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长期参与天津市低剂量CT肺癌筛查项目,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
李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骨软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体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工作及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
江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放疗物理科主任,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核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治疗分会委员、天津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医学会放疗分会青年委员等。美国MD Anderson 肿瘤中心访问学者。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入选“十二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新世纪人才。
杨春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委员、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委员,从事病理工作10年,参与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局级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近20篇,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最高影响因子18分。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齐春胜,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药剂科主管药师,天津市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医院药学工作20余年,对于医院药学静配专业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发表中文核心期刊4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孟慧鹏,高级工程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主要从事医学物理和医学影像相关的研究工作。
本书综合了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医学人工智能为出发点,对肿瘤的筛查、诊断、评估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阐述智能肿瘤在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临床评估、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以智能肿瘤治疗为重点内容,分别概述了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药物设计。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适用于临床和科研人员进行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