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大学》(全二册)
作者:郭继承
出版: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定价:90.00 元
ISBN-10:7549129118
ISBN-13:9787549129119
去豆瓣看看 《德行与智慧》
第一讲 德行为人生保驾护航·001
引 言 人生走正道的秘诀·003
第一章 什么是德行·01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013
人在天地间,以修身为本·025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030
君子必先慎乎德·034
第二章 德行切忌空谈·041
量化德行·043
抵制诱惑·052
孝顺双亲·055
遵纪守法·0570062
有利于大众·061
感恩之心·064
热爱劳动·069
团结大家·072
第三章 德行如何培养·075
三省吾身·077
做好本分·081
孝敬父母·084
尊敬师长·088
劳动实践·095
乐于助人·098
立大志向·100
结 语 有德行,走人间正道·105
第二讲 智慧为人生插上翅膀·109
引 言 做个有智慧的人·111
第一章 开启智慧的次第·115
修为递进的层次·11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21
作新民·124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126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129
第二章 拥有智慧的表现·135
内在:心明眼亮、洞若观火·137
外在:镇定自若、处之泰然·140
第三章 拥有智慧的方法·145
定能生慧·147
知止生慧·151
制心一处·161
明理识途·164
物有本末·167
与时偕行·176
审思明辨·178
结 语 净化心灵,以实践提升智慧·187
附 《礼记·大学》原文·191
《认知与格局》
第三讲 提升认知,从认识自己开始·001
引 言 一个人的天性·003
第一章 为什么要认识自己·009
认识自己的重要性·011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01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023
认识自己是人生的永恒主题·031
第二章 认识自己的方法·037
倾听感受真实的内心·039
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043
找到真正的兴趣·046
找到自己的长处·049自己
找到自己的短板·052
第三章 做更好的自己·057
确定人生的方向·059
终生使命与阶段目标的统一·062
奋斗拼搏成就人生·070
健全人格与健康身心·076
警惕人性的弱点·081
结 语 认识自己,优化自己,提升自己·093
给孩子讲《大学》007
第四讲 格局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095
引 言 中华民族的格局·097
第一章 大格局的重要性·105
格局决定结局·107
心量决定事业成就·118
格局影响幸福指数·125
格局决定能否成才·128
第二章 影响格局的因素·145
先天的禀赋·147
后天的努力·151
阅读的内容·157
生长的环境·164
第三章 如何开启大格局·175
言传身教·177
多读好书·182
见贤思齐·188
付诸实践·192
结 语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199
附 《礼记·大学》译文·203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教师,弘正学堂学术导师。致力于中国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现代文明的困境与应对、中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人生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应邀在国家部委、国资委直属国企、各省市地方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讲课,听众反响热烈,其课程在网络上更是影响广泛。作者主要著作有:《直面人生的困惑》《中华经典十三讲》《解决问题的智慧:人生问题三百问》《中国文化要义读本》《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国学智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未来:近代儒学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索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再思考》《仁者爱人》《居安思危》等。在《人民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华夏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潇湘文化》《北京教育》《贵州民族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万可欣,90后儿童插画师、美术教育硕士。10年以上绘画功底 、3年以上专业插画师工作经历,参与多部畅销儿童图书的插画创作。画风阳光向上、可爱清新为主。
现实中,一些非常优秀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却感到内心空洞,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患上了“空心病”和抑郁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技能、学识、书本的学习,缺少了对生命、灵魂的教育。而这些问题的对治方法,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大学》等几千年前就指出来了。
《大学》排在四书之首,是古人必du的书籍。古代小学,是针对7——12岁的儿童教育而言,称作童蒙养正,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详训诂,明句读”。古代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讲求的是治国安邦之道,是大人之学。
本书是郭继承老师给青少年讲的有关《大学》的四讲课程,共二册。郭老师的讲解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从“培养德行”“开启智慧”“认识自己”“提升格局”四个主题阐述了《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的精髓,并且有理有据、有步骤地能够用于实践,让这些听上去有点“虚”的内容变成青少年血液里丰盈流淌、举止上自然生发、思想里本能反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