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色彩研究
作者:路旭,金芋,王梦云,王智慧 著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5.1
丛书:中国城乡可持续建设文库
页数:328
定价:158.00 元
ISBN-13:9787577207742
ISBN-10:7577207748
去豆瓣看看 目录
1.1城市色彩
1.2中国传统城市色彩
1.3城市色彩研究的发展
1.4千城一面的色彩问题
1.5城市色彩规划的努力
2城市色彩研究
2.1色彩标示系统
2.2视知觉理论
2.3色彩心理学
2.4复杂色彩的调和
2.5色彩管理立法
3严寒地区的色彩倾向
3.1寒地城市
3.2寒地城市色彩意象
3.3色彩心理补偿
4解码寒地城市色彩
4.1解码寒地城市色彩的原因
4.2解码寒地城市色彩的方法
5缤纷的寒地城市
5.1牡丹江市色彩风貌调查
5.2哈尔滨市城市色彩风貌调查
5.3沈阳市城市色彩风貌调查
6寒地城市色彩心理感知研究
6.1牡丹江市横道河子镇色彩感知研究
6.2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街区色彩感知研究
6.3沈阳市中街商业街区的色彩感知研究
7寒地城市色彩的优化策略和特色保护
7.1寒地城市色彩的优化策略
7.2寒地色彩特色保护
附录
附录A中央大街街区道路概况
附录B中街商业类型与建筑类别情况统计表
附录C牡丹江横道河子镇色彩评价调查表
附录D关于中央大街街区现状城市色彩的调查问卷
附录E中街商业街色彩眼动实验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路旭,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访问学者。辽宁省兴辽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拔尖人才,辽宁省青年社科人才,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智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从事以人文地理学为基础方法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城镇与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主讲“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与管理”、“城乡规划专业英语”、“城乡规划前沿理论”等6门课程。主持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教学研究课题3项,各类城乡规划工程项目30余项。在《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等*核心期刊和高水平学术会议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项目1.主持纵向科研课题(市级以上):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色彩地理学的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城市色彩特色与保护方法研究,2018年1月-2021年12月。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城镇密集区域的城市网络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研究,2014年1月-2016年12月。3)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城市色彩分析与规划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2月。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元地理大数据的沈阳都市圈流空间格局分析与优化研究,2019年10月-2022年9月。5)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传统村落建筑色彩风貌演化趋势与规划控制技术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2月。2.主持/参加横向课题:1)克拉玛依市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年2)廊坊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2021年3)锦州市华兴军民融合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4)建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区域协同与城乡融合发展专题研究,2021年5)葫芦岛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研究,2020年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探讨寒地城市色彩特色及规划应用的专著。本书通过对寒地城市色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寒地城市色彩形成的内在规律,深入探讨了寒地城市色彩的特色及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全书共7章:第1章综述城市色彩的地域特色与研究进展,探讨 “千城一面” 的色彩困境及规划努力;第2章简述色彩学历史发展与测量基础,介绍城市色彩对公众视知觉及心理的影响,还探讨了国际色彩管理立法实践经验;第3章聚焦寒地色彩倾向,解析其自然、人文、夜景等色彩特征及色彩心理补偿;第4章深入探究寒地城市色彩的成因与特色,分析色彩污染、特色缺失等问题,强调色彩感知评价的重要性,系统介绍寒地城市色彩的解码方法,为色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第5章以哈尔滨、牡丹江、沈阳等城市为例,开展色彩风貌调查,分析寒地城市风貌特点;第6章对上述城市的特色区域进行心理感知研究,总结寒地城市色彩风貌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第7章寒地色彩特色保护的思考,主要探讨如何保护寒地色彩空间、延续城市特色色彩,并延伸至寒地乡村色彩风貌的特色保护。本书旨在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等专业人士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城市色彩规划的科学化、精细化,增进读者对寒地城市色彩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城市色彩规划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