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知识要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2
地球是一个球体 /12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15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17
地球在变化 /17
地球的运动 /19
地球的自转 /19
地球的公转 /22
认识地球仪 /28
几种常见的地球仪 /28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的来历 /30
地图的阅读与使用 /32
地图的投影 /32
地图阅读的程序 /33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33
意境地图 /35
第二章 地理疆域与行政区划
中国的陆海疆域 /38
中国的陆地疆域 /38
中国的海上疆域 /38
中国的行政区划 /41
三级行政区划 /41
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口诀 /42
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的由来 /42
第三章 人口与民族
中国的人口 /46
人口数量 /46
中国人口增长 /48
中国人口分布 /48
海外华人知多少 /48
中国的民族 /50
五十六个民族 /50
民族的分布 /51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53
中国少数民族族名的由来 /56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57
第四章 地貌、地形
地球的表面形态 /60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60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62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63
中国的地形特征 /64
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势 /64
多种多样的地形 /65
定向排列的山脉 /66
中国地势、地形速记顺口溜 /66
中国主要的山脉 /67
多山之国 /67
造山运动 /68
中国山系 /69
中国的四大高原 /71
青藏高原 /71
内蒙古高原 /72
黄土高原 /73
云贵高原 /74
中国的三大平原 /75
东北平原 /75
华北平原 /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77
中国的四大盆地 /78
塔里木盆地 /78
准噶尔盆地 /79
柴达木盆地 /80
四川盆地 /80
中国的丘陵 /82
“两大块或五小片”丘陵 /82
江南丘陵 /83
浙闽丘陵 /83
两广丘陵 /83
山东丘陵 /84
辽东丘陵 /84
第五章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 /86
中国水热条件特点 /87
中国各地的雨季 /88
寒潮、梅雨和台风 /89
寒潮 /89
梅雨 /91
台风 /92
气候变化及演变趋势 /94
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94
近百年来的降水变化 /94
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95
第六章 河流与湖泊
中国的河流 /100
众多的河流 /100
两条重要的水文分界线 /102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103
中国的河流的类型 /106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08
开凿大运河 /108
沿线地理与现状特征 /109
中国第一大江——长江 /111
长江的源头 /111
长江的干流 /112
黄金水道 /113
中国第一大河——黄河 /114
黄河的源头 /114
河流分段 /115
中国的湖泊 /118
众多的湖泊 /118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湖泊 /119
鄱阳湖——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 /120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120
中国的沼泽 /121
中国沼泽的分布规律 /121
中国的主要沼泽区 /123
第七章 中国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126
秦岭—淮河一线 /126
秦岭南北差异 /127
中国的北方地区 /129
东北地区 /129
“东北三宝”/131
华北地区 /132
中国的南方地区 /135
华中—西南地区 /135
华南地区 /137
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 /138
中国香港 /138
中国澳门 /139
中国台湾 /140
中国的西北地区 /142
基本概况 /142
人文环境 /142
保护草场和治理沙漠 /144
中国的青藏地区 /145
自然环境 /145
人文环境 /146
第八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 /150
水资源的数量 /150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50
南水北调 /151
中国的土地资源 /152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52
土地资源结构 /153
中国的生物资源 /156
植物资源 /156
动物资源 /157
微生物资源 /158
中国的矿产资源 /159
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59
中国的煤炭 /161
中国的石油资源 /162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164
中国的海洋资源 /165
海洋生物资源 /165
海水化学资源 /165
海底矿产资源 /166
海洋能资源 /167
第九章 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
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170
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 /170
中国农作物分布 /172
中国的粮食问题 /175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77
工业的高速增长 /177
中国工业布局 /178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 /181
中国的造船业 /181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182
公路运输 /182
水路运输 /183
航空运输 /183
铁路运输 /184
管道运输 /184
第十章 中国地理中的文化特色
自然环境与饮食 /186
气候与饮食 /186
地理环境与饮食 /188
中国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190
北京民居 /190
内蒙古民居 /190
宁夏民居 /190
陕北民居 /190
山西与山东民居 /191
中国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192
江苏民居 /192
上海民居 /192
福建民居 /192
云南民居 /193
第十一章 中国地区区域的环境与发展
值得警惕的温室效应 /196
温室效应的产生 /196
温室效应的影响 /197
湖泊水环境的恶化 /200
“明珠”失去光彩 /200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201
中国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3
环境保护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03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0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2
地球是一个球体 /12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15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17
地球在变化 /17
地球的运动 /19
地球的自转 /19
地球的公转 /22
认识地球仪 /28
几种常见的地球仪 /28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的来历 /30
地图的阅读与使用 /32
地图的投影 /32
地图阅读的程序 /33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33
意境地图 /35
第二章 地理疆域与行政区划
中国的陆海疆域 /38
中国的陆地疆域 /38
中国的海上疆域 /38
中国的行政区划 /41
三级行政区划 /41
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口诀 /42
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的由来 /42
第三章 人口与民族
中国的人口 /46
人口数量 /46
中国人口增长 /48
中国人口分布 /48
海外华人知多少 /48
中国的民族 /50
五十六个民族 /50
民族的分布 /51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53
中国少数民族族名的由来 /56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57
第四章 地貌、地形
地球的表面形态 /60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60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62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63
中国的地形特征 /64
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势 /64
多种多样的地形 /65
定向排列的山脉 /66
中国地势、地形速记顺口溜 /66
中国主要的山脉 /67
多山之国 /67
造山运动 /68
中国山系 /69
中国的四大高原 /71
青藏高原 /71
内蒙古高原 /72
黄土高原 /73
云贵高原 /74
中国的三大平原 /75
东北平原 /75
华北平原 /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77
中国的四大盆地 /78
塔里木盆地 /78
准噶尔盆地 /79
柴达木盆地 /80
四川盆地 /80
中国的丘陵 /82
“两大块或五小片”丘陵 /82
江南丘陵 /83
浙闽丘陵 /83
两广丘陵 /83
山东丘陵 /84
辽东丘陵 /84
第五章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 /86
中国水热条件特点 /87
中国各地的雨季 /88
寒潮、梅雨和台风 /89
寒潮 /89
梅雨 /91
台风 /92
气候变化及演变趋势 /94
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94
近百年来的降水变化 /94
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95
第六章 河流与湖泊
中国的河流 /100
众多的河流 /100
两条重要的水文分界线 /102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103
中国的河流的类型 /106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08
开凿大运河 /108
沿线地理与现状特征 /109
中国第一大江——长江 /111
长江的源头 /111
长江的干流 /112
黄金水道 /113
中国第一大河——黄河 /114
黄河的源头 /114
河流分段 /115
中国的湖泊 /118
众多的湖泊 /118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湖泊 /119
鄱阳湖——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 /120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120
中国的沼泽 /121
中国沼泽的分布规律 /121
中国的主要沼泽区 /123
第七章 中国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126
秦岭—淮河一线 /126
秦岭南北差异 /127
中国的北方地区 /129
东北地区 /129
“东北三宝”/131
华北地区 /132
中国的南方地区 /135
华中—西南地区 /135
华南地区 /137
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 /138
中国香港 /138
中国澳门 /139
中国台湾 /140
中国的西北地区 /142
基本概况 /142
人文环境 /142
保护草场和治理沙漠 /144
中国的青藏地区 /145
自然环境 /145
人文环境 /146
第八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 /150
水资源的数量 /150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50
南水北调 /151
中国的土地资源 /152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52
土地资源结构 /153
中国的生物资源 /156
植物资源 /156
动物资源 /157
微生物资源 /158
中国的矿产资源 /159
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59
中国的煤炭 /161
中国的石油资源 /162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164
中国的海洋资源 /165
海洋生物资源 /165
海水化学资源 /165
海底矿产资源 /166
海洋能资源 /167
第九章 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
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170
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 /170
中国农作物分布 /172
中国的粮食问题 /175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77
工业的高速增长 /177
中国工业布局 /178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 /181
中国的造船业 /181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182
公路运输 /182
水路运输 /183
航空运输 /183
铁路运输 /184
管道运输 /184
第十章 中国地理中的文化特色
自然环境与饮食 /186
气候与饮食 /186
地理环境与饮食 /188
中国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190
北京民居 /190
内蒙古民居 /190
宁夏民居 /190
陕北民居 /190
山西与山东民居 /191
中国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192
江苏民居 /192
上海民居 /192
福建民居 /192
云南民居 /193
第十一章 中国地区区域的环境与发展
值得警惕的温室效应 /196
温室效应的产生 /196
温室效应的影响 /197
湖泊水环境的恶化 /200
“明珠”失去光彩 /200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201
中国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3
环境保护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03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06
张小勇,毕业于上海师范院校,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大型科普机构的活动,策划、编写和出版科普类图书多部。在中小学教学辅导工作中多有建树,曾经为中小学生编著、出版、推广各类教辅类图书。
《中国地理知识要领》是系统介绍中国地理概况的简明读本。书中涵盖了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行政区划等内容,全面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本书通过清晰的图表与生动的描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文化形成与生态保护的影响。本书不仅注重知识的准确性与系统性,还结合实例分析了中国地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