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与哲学家:一个人的流亡史
作者:[德]卡尔·洛维特 著
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5.5
定价:78.00 元
ISBN-13:9787218185064
ISBN-10:7218185061
去豆瓣看看 引 言
1914—1936
一战与战俘经历
希特勒之前与之后的尼采
奥地利人、德国人以及意大利人
归乡之遇
“前线条款”
战后
两个德国人
战后的第一个朋友
格奥尔格圈与纳粹意识形态
斯宾格勒与卡尔·巴特
弗赖堡大学时代:追随胡塞尔
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1919—1936)
海德格尔将“本已的此在”转译为“德意志的此在”
海德格尔的人格
贝克尔反向的“崛起”
“精神”与基督教在德国已成时代错置
贝克尔对于犹太问题的立场
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最后一次会面
弗赖堡大学时代的朋友
通货膨胀将现存的一切吞噬殆尽
梅克伦堡的家庭教师生涯
逃离眼前的时代:去往意大利
回到马尔堡,取得教职
父亲 70 岁生日与过世
政变的三个预兆
政变前夕
1933年的“振兴”与我在马尔堡最后一次的演讲
1934—1936
告别马尔堡
意大利人与德国人
罗马的纳粹教授
两位德国主任
在罗马的德国流亡者
在意大利与日本的苏联流亡者
将犹太人赶出意大利
日本人的天真与德国人的天真
马尔堡大学的犹太人与雅利安人的遭遇
德国事件在意大利的反响
在布拉格的哲学家大会上(1934)
聘书被撤销,以及我的德国之旅
绕道巴黎返回意大利
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
受聘到日本任教,告别德国与欧洲
出版商的困境
1936—1939
抵达日本
一个英国同事
仙台的意大利官员与德国政府顾问
日本的德国流亡者
轻井泽的纳粹
我在日本与德国人的来往
1936—1939年的德国局势
两个雅利安流亡者
对我来说,德国人与犹太人的隔离如何开始
既是德国人,又是犹太人
德国之简化,德国之抗议
后记
另一篇后记
生平经历
补记
[德]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1897—1973) 著
德国著名犹太裔哲学家,师从胡塞尔、海德格尔,1933年纳粹上台后,被迫辗转流亡意大利、日本、美国。1952年受邀回国,于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至退休。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著有《韦伯与马克思》《从黑格尔到尼采》《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等书。
区立远 译
德国蒂宾根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外文中心。译有《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疾病与权力》《山屋忆往:一个历史学家的临终追想》等书。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洛维特流亡海外后撰写的个人回忆和思想随笔。1933年纳粹上台,犹太裔的洛维特被迫流亡海外。他以亲身经历为依据,详细记录了纳粹上台前后德国社会的变化、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德国各界知识分子对纳粹的态度,尤其是大学教授和学生的反应,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书中更是以大篇幅记录了洛维特对老师海德格尔的批判,分析了海德格尔导向纳粹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