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接孩子的话》
第一章 亲子共情,认同孩子的感受
我讨厌爸爸,讨厌妈妈,讨厌所有人——孩子被负面情绪包围,家长如何解围 002
我不想去学校!不想见老师和同学——每种坏情绪都事出有因,找到它 005
老师冤枉我——先照顾情绪,再寻找真相 008
我生病了,您来幼儿园接我回家吧——生病、接回家,先回应哪个更好 011
自然课真的很无聊——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014
我想和xx玩,但怕他不喜欢我——分享相似经历,告诉孩子你能和他共情 017
第二章 聊天对话,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妈妈,我跟您说,今天我遇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想让孩子愿意分享?你的回应要有“共鸣感” 022
妈妈,弟弟的蛋糕好像比我的大——这不是在计较大小,而是在表达感受 025
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同学们好像不愿和他玩——别着急评价,多问问具体情况 028
我才不像xx,还喜欢什么生日“惊喜”——孩子“嘴硬心软”?读懂他的弦外之音 031
哼!我再也不理xx了——别急着讲道理,先帮他梳理烦恼 034
妈妈,您说得不对。我已经10岁了,可以单独和同学外出了——观点不一致,也要保持开放态度 037
第三章 非暴力回应,有效建立情感连接
妈妈,我想买双新运动鞋,同学们都买了xx款式——否定式回应,究竟否定了什么 042
妈妈,我现在不想写作业——指责、训斥、吼叫,避免这些“攻击式”回应 045
今天有点冷,我都有些感冒了——正确关心,而不是指责式关怀 048
提升10个名次?这件事情有些难度,我可能做不到——你句句不离“应该”,孩子事事与你作对 051
妈妈,我今天把房间打扫干净了!我厉害吧——嘲讽孩子的习惯,请一定要戒掉 054
妈妈,您看见我的红领巾了吗——有话直说,而不是反问 057
第四章 表达感受,别让孩子“猜”你的心意
我就要那个小汽车!我就要,就要——你很生气?那就把感受告诉他 062
妈妈,我考砸了——接住孩子的沮丧,别急着安慰或批评 065
我再玩一会儿!一会儿就去写作业——使用“我信息”表达:行为+影响+感受 068
妈妈,快来陪我玩游戏!不要躺着啦!快点,快点——用孩子懂的话语,把你的具体要求说出来 071
对不起,我说谎了——感受+期望,引导孩子去改变 074
第五章 孩子的提问,再“奇怪”也要认真对待
我是从哪里来的——难以启齿的问题?回避和“糊弄”不可取 078
我们总说“上厕所、下厨房”,为什么要这样说——坦白知识局限,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081
妈妈,为什么天上会下雨?那么多的雨水是哪里来的——想延续孩子的好奇心?试试启发式反问 084
为什么本命年要穿红色?为什么没有属猫的?为什么……——孩子问个没完,干扰到你做事,该不该打断 087
为什么小孩要听大人的话——面对孩子的质疑,如何来接 090
第六章 夸孩子,需要高情商
第七章 拒绝孩子,怎么说他才能接受
第八章 孩子“不合作”?换个说法效果更好
第九章 孩子生气、闹别扭?教你从冲突到和解
《父母越松弛,孩子越强大》
第一章 “内卷”还是“躺平——松弛感是家庭最美好的样子
疯狂“鸡娃”,这些孩子还好吗 002
躺平等于懒惰,别用“佛系”来掩盖情性 006
松弛感:家庭和谐的润滑剂 010
家长那么“卷”,孩子喘息的空间在哪里 014
“躺平”不是放养,奋斗不需要清单 018
第二章 过高的期望往往带来孩子的无望——最好的教育,就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完美主义家长,先放过自己吧 022
期望过高,小心把孩子压垮 025
培养优秀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029
让孩子成为人才,而非全才 033
找到的优点远胜于培养的 037
第三章 胆小又谨慎,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的胆气源自父母给予的底气
父母越紧绷,孩子越谨慎 042
父母的容错率决定了孩子冒险的勇气 045
从“胆小鬼”到“小英雄”的蜕变之旅 049
不能出格,就不能出彩 053
爱是宽容与支持,而非枷锁 057
第四章 慢慢来允许孩子活成“孩子”的模样——“揠苗助长”式教育背后的隐患
教育最大的谎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62
别着急,成长是件有迹可循的事 066
允许孩子慢慢跑,别做急性子家长 069
花朵各有芬芳,只是花期不同 073
家长爱比较,孩子很焦虑 077
第五章 创造力的诞生——呵护孩子自由的心灵与无边的好奇心
小心!别让“标准答案”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082
疯狂的想法背后,可能是未来的创新天才 086
创造一个框架,只能得到另一个框架 090
听话,在某些时候是最糟糕的表现 093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097
第六章 挫折教育≠打压式教育——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而非制造挫折
第七章 孩子的强大,来自内心的安全感——父母的松弛感,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
第八章 吃苦的本事与享受的底气——父母最该教给孩子的,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第九章 孩子需要对话,而非命令——心平气和,让沟通保持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