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欧洲中国观与美学判识机制研究
作者:李昊阳 著
出版:西南大学出版社 2025.4
页数:224
定价:78.00 元
ISBN-13:9787569728644
ISBN-10:7569728645
去豆瓣看看 目 录
第一章物觉启蒙与发明的美学
第一节瓷器的祛魅与物觉分化/2
第二节 自然观之变与景观的更新/10
第三节作为理性的观看与作为科学的感知/21
第二章从道德理解到审美判断
第一节道德理解的两种维度/34
第二节启示与外化的道德观想/44
第三节信仰秩序中的和谐美德/52
第三章向美学延伸的认识:自律与他律
第一节 想象的自律/62
第二节物性的他律/76
第四章体验的机制:跨语境的审美识读
第一节权力体验与景观政治/89
第二节性别象征与转释/104
第三节语言想象的体验与解读/123
第五章从体验到范式:情感体认的美学化
第一节道德想象的美学化/144
第二节秩序观念的美学化/164
结语:重估浪漫主义的中国起源 /186
参考文献 /189
李昊阳,男,中共党员,哲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西方艺术史论与美学理论,主要聚焦18世纪审美理性主义、当代视觉艺术与媒介美学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主要学术观点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期刊。
本书是一本探讨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如何影响其美学判识机制形成的学术著作。本书以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这一时期欧洲启蒙哲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因素在欧洲美学学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8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人类的“感性认知”和“现实关切”,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象。欧洲思想家们通过对中国的观察和想象,形成了一种对美学的全新认知。这种认知不仅影响了欧洲美学的发展,也对世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