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一体化规划方法与实践
作者:徐苗,杨震,李壮,张莉媛 著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5.8
丛书:中国城乡可持续建设文库
页数:296
定价:198.00 元
ISBN-13:9787577219691
ISBN-10:757721969X
去豆瓣看看 0 绪论 : 西南山地乡村振兴与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0.1 西南山地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困境:历史视角
0.2 东亚乡村社区特征及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趋势:未来视角
1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1.1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网络体系理论及规划实践
1.2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多元供需规划理论
1.3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三生场景规划理论
2 西南山地乡村及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2.1 县域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新阶段
2.2 供给不足:空间网络视角下的县域供需均衡重塑
2.3 需求分异:人口结构变化下的多元三生场景营造
2.4 空间分散:立足山地乡村生活圈的可达网络构建
3 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一体化规划目标与策略
3.1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一体化规划目标
3.2 技术构成与规划策略
4 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区域网络一体化技术
4.1 县域统筹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区体系规划
4.2 乡村社区生活圈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 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多元供给一体化技术
5.1 以“人口 - 设施”为主的供需结构匹配
5.2 以“线上 - 线下”为辅的供需形式优化
5.3 融合“线上 - 线下”的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6 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三生场景一体化技术
6.1 三生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场景识别
6.2 三生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场景谱系构建
6.3 三生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场景设计要点
6.4 三生场景一体化总体技术路线
7 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
7.1 生活型公共服务设施与场景设计
7.2 生产型公共服务设施与场景设计
7.3 生态型公共服务设施与场景设计
参考文献
徐苗,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社区规划与住房发展、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广泛的城市社区发展问题,目前已在相关研究领域中英文行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一篇英文A&HI收录文章获得国际规划史协会颁发的”东亚规划史奖”;出版专著1部(英文),译著1部;参与编制地方标准1部(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规范》,DBJ50/T-135-2012);参与编纂精品课程教材1本;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纵向课题3项、中央高校基金2项;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纵向课题2项,中央高校重点项目1项;参与重大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类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包括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1项、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核心期刊《国际城市规划》编委委员、中文核心期刊《城市规划》特邀审稿人、英文期刊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与Urban Studies审稿人。
本书针对西南山地乡村社区的社会空间特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问题,首先从宏观的历史维度,论述了东亚乡村及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趋势对西南山地乡村社区的规律性启示(绪论);其次基于县域尺度的区域视角,从区域网络一体化、多元供给一体化和三生场景一体化三个方面介绍西南山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一体化配置的规划理论(第1章)、发展现状(第2章)、规划目标与策略(第3章)、技术方法(第4~6章),,并辅以简明清晰的导则手册(第7章),希望对关注乡村振兴以及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学生、研究者、规划师、政策制定与管理者有所启示和帮助,也为关心乡村发展的广大读者群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中国乡村建设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