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的流转之光:安东尼奥尼谈电影
作者:[意]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著; 卢玲 译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25.8
定价:88.00 元
ISBN-13:9787100253949
ISBN-10:7100253942
去豆瓣看看 视角与叙述 乔治·蒂纳齐
·我的电影生涯
我的经历
电影创作:我生命的流转之光
关于演员的悖论
情感的病症
对于演员的思考
“事件”与影像
现实与真实电影
《六部电影》序言
·我的影片
“自杀”:《小巷之爱》(Amore in città,1953)短片之一
《女朋友》(Le amiche,1955)
《奇遇》(L'avventura,1960)
《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
《放大》(Blow-Up,1966)
《扎布里斯基角》(Zabriskie Point,1970)
《中国》(Chung Kuo, Cina,1972)
《过客》(Professione: reporter,1974)
《奥伯瓦尔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1980)
·对 谈
在电影的源头,有一个选择
我的灵感来自图像
关于情色
我厌倦了今天的电影
窗外就是世界
我和电影,我和女人
电影史是由电影创造的
职业对抗
十 问
对 话
一位导演的身份证明
·电影采访
《某种爱的记录》
《失败者》
《奇遇》
《夜》
《蚀》
《红色沙漠》
夜,蚀,曙光
美国的沙漠
《扎布里斯基角》
美国经历
永不停歇的更新
从《中国》到《过客》
《过客》
通向深处的探索
导演与电子技术:相信我,这是我们的未来
一部关于冲突的电影
《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
论方法
采 访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意大利电影导演、编剧,世界级电影大师。进入电影行业前,曾在《波河日报》《电影》等报刊工作。1942年与新现实主义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合作撰写了《飞行员归来》的剧本,从此开启电影生涯。1950年推出故事长片首作《某种爱的纪录》。六七十年代进入创作黄金期:编剧、执导的《奇遇》《夜》《蚀》《红色沙漠》,在全球影坛大放异彩;而后拍出了更具国际色彩的《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过客》,成为诠释现代主义的代表性电影作者。1985年中风失语,沉寂多年后于1995年完成故事长片《云上的日子》。2004年与王家卫、史蒂文•索德伯格合拍的《爱神》为其遗作。2007年7月30日逝世于罗马。
卢玲,拥有十年多不同语种翻译与编辑经验,常年往返中国和意大利两地,精通意大利语、法语及英语。长期关注并深耕欧洲现代电影发展流派,深入研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重要电影运动,对影像叙事与文化跨界表达有独到见解。
因为安东尼奥尼,现代性第一次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现在银幕上。他借镜头挖掘红色内里深深的冰冷,审视喧哗背后的虚无与失落,将电影由新现实主义拉入更加疏离与切身的心理真实。所有人都是同一个人,每种生活都是一段相似的旋律。
《我生命的流转之光:安东尼奥尼谈电影》收录了安东尼奥尼关于电影的随笔、为《放大》《奇遇》《中国》等九部个人作品写下的文章,以及其导演生涯里最全访谈,包含同戈达尔等人的对话。本书借文字重新展示安东尼奥尼对现代社会的肢解与观察,带我们领略他独特语汇下的二十世纪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