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部分 童年随记——晚清旅曰40年的祖父和我在宗法制乡村长大的童年
一、慈溪县沿革一二
二、黄山村地貌和王姓在黄山村的定居
三、黄趾村建筑的布局
四、王姓乡绅治理
五、家族地主形态
六、原祖居“白屋”如果新中国成立后不毁堪称民居奇葩
七、现祖居“大夫第”荣列宁波名胜古迹
八、“大夫第”的16幅精美砖屏
九、40多年只住不维修的住户
十、我的祖辈
十一、祖父王惕斋:晚清旅日40年老华侨、慈城第一位民间外交家
十二、祖母:“东洋婆婆”
十三、童年在“白屋”的家庭生活
十四、母亲的嫁妆
十五、我在“白屋”的童年生活
十六、长工仁金人客
结束语
第二部分 在上海读中学时期随记(1941一1947年)
一、不同类型的亲戚
二、义祖父张伯岸和他开办的卖科学仪器的商店
三、伯父王祖赓的民族情结
四、在光华大学附中学习点滴
五、父亲回来了
第三部分 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随记(1947一1952年)
一、参加学生运动和加入地下党
二、对清华大学一些师长的回忆
三、参加教学改革小试验
四、在学生会搞宣传工作,参加在罗马尼亚召开的国际学联理事会
五、两张有意义的照片
六、记姨父王成柏和他对民国初期教育事业和慈溪试馆的介绍
第四部分 参加工作后到“文化大革命”前期间随记
一、分配在坦克工业系统工作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的社会贫穷现象
三、在二七机车车辆厂实习制定工时定额
四、第一件工作:任坦克发动机修理厂改建设计组组长
五、参加苏联援建的坦克厂的筹备工作
六、“路径依赖”:按产品专业化搞全能化生产模式
……
第五部分 “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82年期间随记
第六部分 1983年到2007年期间随记
第七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病记
第八部分 回乡记
附录一 军转民15年成就纵横谈
附录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鸦片战争的启示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