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作者:梁涛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3
丛书:政治哲学史
页数:288
定价:78.00 元
ISBN-13:9787300242538
ISBN-10:7300242537 
去豆瓣看看    前 言梁 涛1
  第一章 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政治哲学曹 峰14
  第一节 老子对社会矛盾的揭露与批判16
  第二节 “道物论”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础20
  第三节 圣人的“无为”与百姓的“自然”24
  第四节 多元共生与公平公正27
  第五节 反向的政治思维:守柔与不争30
  余论 老子的政治哲学是否为愚民之策和权谋之术36
  第二章 正名致思:孔子的政治哲学梁 涛 苟东锋39
  第一节 仁:“成己”与“爱人”40
  第二节 “一以贯之”与“下学上达”46
  第三节 孔子正名研究范式之反省49
  第四节 孔子正名致思的双重结构54
  第五节 孔子正名政治的运作模式58
  第六节 正名政治中的二元现象63
  第三章 兼爱:墨家的政治哲学杨武金67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68
  第二节 选贤任能,尚同下效71
  第三节 强本节用,尚力明法78
  第四章 天下与国家:商鞅的政治哲学王威威84
  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法的起源85
  第二节 天下之利、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88
  第三节 “述仁义于天下”的政治理想93
  第五章 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哲学梁 涛98
  第一节 以善为性:仁政的人性论根据99
  第二节 民贵君轻:政权的合法性基础107
  第三节 仁政与王道:政治的核心内容112
  第四节 “以义为利”:政治的正义性原则117
  第五节 “从道不从君”:士的为政原则121
  第六节 孟子政治哲学的反省与评价125
  第六章 自然与无为:《庄子》的政治哲学王威威132
  第一节 道与万物自然133
  第二节 万物自然与权力的消解137
  第三节 人性与制度约束142
  第四节 在宥天下与至德之世148
  第五节 天道与秩序152
  第六节 君无为而臣有为159
  第七章 天道与人道:黄老道家政治哲学曹 峰164
  第一节 黄老道家的基本特征165
  第二节 从玄虚的“道”到可以效法的“天道”168
  第三节 从“道”到“名”“法”173
  第四节 从人性到法律177
  第五节 “黄”与“老”的关系180
  第八章 无名与有名:名家的政治哲学曹 峰185
  第一节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188
  第二节 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的普遍现象205
  第三节 “名”“法”对举形成的原因212
  余论 “名”是一种力量216
  第九章 隆礼重法:荀子的政治哲学林宏星220
  第一节 政治、道德与政治的道德基础221
  第二节 德的可欲性与政治的可行性223
  第三节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225
  第四节 “礼义之谓治”227
  第五节 “善者,正理平治也”230
  第六节 范的“奠基”与“动机”234
  第十章 法、术、势:韩非的政治哲学王威威241
  第一节 好利、自为的人性基础242
  第二节 法与君主权力246
  第三节 仁义之治、礼治与法治253
  第四节 自然之势与人设之势256
  第五节 形名参同与循名责实之术264
  索 引273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史、经学史、出土简帛等,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等。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系统考察了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黄老学派、名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希望以点带面,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对中国先秦政治哲学史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本书在孔子的正名哲学、名家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政治哲学的对比、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法家政治哲学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界参考。本书由多位学者共同撰写,既相互呼应,又保持相对独立性,是一部集体合作完成的政治哲学史著作。